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团队日前在国际期刊《细胞再生》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该研究团队通过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构建人肝脏类器官(HLO)作为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并用于筛选抗肝纤维化化合物。
据了解,由于种间差异,依赖动物试验来预测药物的临床疗效、毒理学等,会造成难以避免的预测偏差,最终导致大量药物开发失败。因此,开发能够准确评估和预测候选药物对人肝组织毒性和疗效的体外肝脏细胞模型迫在眉睫。源于人多能干细胞的人肝脏类器官为此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研究人员构建了人肝脏类器官,并验证了人肝脏类器官可模拟多种表型的药物性肝损伤,如脂肪变性、纤维化和免疫反应等。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氟尿苷、甲氨蝶呤等工具化合物治疗后,人肝脏类器官的表型发生变化,且与药物安全性试验中的临床数据一致。此外,人肝脏类器官能够模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或脂多糖(LPS)处理诱导的肝纤维化。他们进一步利用人肝脏类器官建立了抗纤维化药物的高通量筛选系统,筛选出伊马替尼等2种化合物显示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效果。
该研究显示,人肝脏类器官在药物安全性测试和抗纤维化药物筛选中的潜在应用。
该研究表明,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构建的药物筛选模型,未来在药物筛选中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