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梁兴杰、吴雁课题组合作,在预防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方面取得进展。近日,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CAR-T免疫疗法已在治疗恶性血液瘤,尤其是B细胞淋巴瘤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然而,该疗法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会刺激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导致高烧、低血压、体重减少、血管渗漏、器官衰竭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这些和CAR-T相关的症状统称为CRS。
CRS本身没有特异性生理指标用于诊断,所以很难精准地提前评估CRS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现在的医疗措施通常在CRS出现后进行干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或抑制相关症状,但已发生的症状仍会对病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目前批准白介素6(IL-6)阻断抗体用于治疗CAR-T诱导的CRS,但这些单克隆抗体仍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包括系统毒性、发挥效应的时间短等。此外,由于在正常条件下IL-6分子本身维持着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提前或者在CRS没有发生时注射阻断抗体,会对正常条件下的IL-6浓度和相关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该工作中,研究团队提出了“细胞因子海绵”(IL-6抗体-水凝胶偶联物)策略,将IL-6抗体化学连接在温敏水凝胶上,在CAR-T细胞回输前,将“细胞因子海绵”注射到皮下。当CAR-T诱导产生炎症因子风暴时,注射的“细胞因子海绵”能实时可控地吸附炎症因子IL-6,进而预防和抑制CRS相关的症状。
通过控制水凝胶中抗体的比例,皮下注射的“细胞因子海绵”不会对正常条件下的IL-6浓度产生影响。只有当IL-6浓度升高或高于正常值时,“细胞因子海绵”才会实时吸附IL-6。
研究团队在多种模型上验证了“细胞因子海绵”对CRS的治疗效果,包括人源化的CRS模型。“细胞因子海绵”不仅能有效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升高,也极大缓解了CRS相关的症状,提高了肿瘤模型小鼠的生存率。同时,“细胞因子海绵”没有影响CAR-T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证明了其优异的安全性能。